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静轩王公祠(文化遗产)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8-12 19:26:28


非物质遗产文化是中国的一大瑰宝,这些遗产文化需要大家去了解和保护,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才能得以流传,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静轩王公祠(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够多理解这些文化遗产。

静轩王公祠

静轩王公祠位于清远市高新区龙塘镇井岭村(原属清城区.2008年始清远市新增高新区。直属清远市管辖)。王志渊,字静轩,乾隆年间从花县迁徙龙塘井岭,是为创业之祖。坐西南向东北,广五路,中路三间两进,两侧青云巷相隔。总面阔80米,总进深53米。中路及左右两路横屋始建于清代,新中国成立后扩建“志成书院”、“静轩家塾”和两路三间二廊,1987年重修,内有重修碑记,是研究王氏族人发展的宝贵实物资料。

渊源

公祠的始建者叫王志渊,家族并不是太富裕,但人丁却很兴旺,在房子根本不够住的情况下,祠堂的旁边却建有两家书塾,可见当时这个家族是多么的崇文重教。由于该家族在历史上出了不少状元及进士(祠堂内有《成均进士》牌扁讲述一个叫王成均中进士,及《文魁》牌扁,深受当地村民敬重,尽管在一个偏远的山区里,却历朝历代受到政府保护。整个祠堂的建筑特色在岭南并不算少见,不过作为家族祠堂,能有如此的建筑规模和配置,的确不简单。静轩王公祠整个建筑具有明显的客家特色,从族谱可知,王氏始祖出于周朝的太原,王氏子孙历代分流,部分从中原迁徙到岭南。在龙塘井岭一支乃乾隆年间从花县(今花都)迁徙而来,静轩王公祠纪念的是他们的创业之祖,名为王志渊,字静轩。因其在族人中一直保持较大的影响,所以建于清代中期的静轩王公祠一直以来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基本保持了原貌。静轩王公祠整座建筑坐东南向西北,广五路深三进,整个建筑面积达四千多平方米,包括正中间的宗祠,东西两路各11间横屋,横屋左右是宗族学校“志成书院”和“静轩家塾”,足见当年王氏家族乃书香门第。

总体布局

且说中路的宗祠静轩王公祠,分为三进二井。一进一进为尾厅(门厅),内置屏门,前设四步廊,台基花岗石包边,趟栊门,门口设有素面门枕石和很高的门槛,以寓意“高门第”之意,花岗石门框上阴刻“静轩王公祠”。

静轩王公祠(文化遗产)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中国的文化遗产需要大家去了解,更多的文化遗产介绍请登录学大教育网查阅。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