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学生物理不好如何学习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25 21:34:22
高中学习对孩子们来说很重要,因此家长要重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孩子才能学习好各门功课,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讲解高一学生物理不好如何学习,希望对高中生学习生活有所帮助。
一、 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及学习心理障碍的产生
随着初中升高中比例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同学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比较难学。作为高中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一年级,是学生探索物理学习方法的过度时期。
高一阶段教材的重点集中在高一上学期,教学内容和研究方法与初中相比都有“突变”,高中物理一开始就学力学,尽管教材一再降低难度,但高一力学确实还存在较大坡度,新教材第一章“力”,教材本身经过精减难度有所降低,但是矢量的概念及运算法则,特别是力的分解还是比较难;大量的教辅资料和考试题还涉及到受力分析、牛顿第三定律、力的正交分解等内容,教辅资料把这些内容加在第一章目的是打好基础,新教材先讲动力学——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后讲静力学——第四章“物体的平衡”,这样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把握了动力学一般规律的前提下,再分析特例——平衡状态。但在实施教学的整体操作中发现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从高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看,主要还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静到动,由浅入深的。先讲动力学,学生除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涵以外,为了实际应用,还要熟练掌握隔离的思想方法,受力分析的思想方法,合理建立坐标系正交分解的方法,以及由力的本质到运动的表象或由运动的表象再到力的本质的研究方法等等。特别是高一物理运动学三大公式的变换与动力学结合的计算,联立方程的求解,一下子把物理由定性的描述推向定量的讨论,这样难点较多,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而言,认识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梯度有些大,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学生的知识储备(或经验储备)不足和物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有一个 “高台阶”。学习物理需要学生平时积累的经验,每个同学都不一样,尤其是男女生不一样。学习物理要求准确掌握概念,物理中有些关联概念,学生易混淆。学好物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解题)需要一定的迁移能力(模仿)和创新能力。世界各国的物理教学或多或少存在着同样的弊端,例如:中学物理课引起学生的反感,特别是女同学;物理课内容过分强调理论体系,缺少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衔接,教学脱离社会,学生动手能力差,讲课中从问题的定性分析到定量的处理或数学形式的出现太快,没有建立起物理概念和思想,而只满足于解题。这些具有共性的问题虽然也愈来愈引起重视,如果解决不好将或多或少制约着学生的物理学习。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物理教学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除了知识技能的差别还有个性心理的差别,个性心理的差别也是制约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他们或因学习态度不端正,物理基础差,又不愿学,表现出自卑、孤独等心理特征;或因物理思维能力差,思维方式少,学法不当,学习压力太大,自我期望过高,又不善于求助于老师和同学,很难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表现出对物理学习和考试焦虑或恐惧的心理特征;或因不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自私、自傲,经受不起挫折,物理学习如同走钢丝,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特征;或因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负面影响,对学习物理的作用感到迷惘,表现出个性心理结构不稳定的特征等等,而产生不同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物理教师若不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心理辅导,改进教法和学法,将会导致对他们物理教学的失败。
二、 正确引导,消除心理障碍
对刚进高中的学生,常会听到:“高中物理难学,力学更难,尤其是女同学……”,家长也经常来学校询问学生物理学习情况,无形中也使高一新生蒙上心理阴影,如对学生不作学习心理的必要调节,其结果必然挫伤学生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又具有一致性,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比如:交流是了解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是学习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形成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可使学习心理辅导充满生机和活力;熏陶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活教材;自律是学习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确定的学习心理辅导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内容必须服从目标,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并选好与相宜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必须讲求策略,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 面向全体学生,正面积极引导。
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例如:或因环境原因,或因家庭原因,或因物理教学内容本身的原因,普通班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经了解、分析、调查出主要原因在于认为考大学还早,现在好好地玩耍一阵再说;课本内容似乎简单没什么意思,课后记一记背一背就行了;我校又是一所企业子校,父母一方多在工地,家庭教育欠缺,一些学生小学、初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兴趣不大,课堂注意力只能集中一、二十分钟,初中还能跟上,而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有很大不同,如表现在知识点多,容量大,重在理解应用等等,仅仅通过课堂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初高中衔接测试及学生座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态,以团体辅导形式和交流为主,通过心理咨询途径开展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引导、协助学生处理好玩耍与学习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学生有不同个性,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别,男女也有差别,所以对于女生进取心培养与训练尤为重要,女生一般听课认真、作业规范,但羞于提问,缺乏主动参与的勇气;而男生则大多无所顾忌,想到那说到哪,而学习比较毛糙,不求甚解,要善于根据两者不同的心理特征,精心组织教学,激起讨论、争论,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尤其要鼓励女学生和后进生及性格内向的学生积极发言、大胆投入,排除畏难情绪;针对个别最需要辅导的对象,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让每一个学生都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
(二)端正心态,定好角色,选准目标,科学辅导。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又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去除霸气,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要行之有效,张弛适度,持之以恒。例如:辅导后进生时,首先要接纳他们,理解他们,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们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着再用实践法、熏陶法,及时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和考试的策略,用自律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三)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辅导作用。
一方面,每个班都有一些物理学习心理健康甚至素质还较高的学生,教师又在不断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矫正,使之健康;另一方面,学生间本身就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传统,所以他们一般都有能力辅导身边有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同学,尤其是那些受益于老师辅导的学生,只要教师再对他们加以点拨并营造出合适的氛围,他们就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许多有物理学习困扰或其他障碍的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进行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心理。教师通过心理辅导,消除学生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使那些不愿学的学生变得想学,不会学的变得会学甚至善学。
三、 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物理。但在学习中又觉得物理课本枯燥、物理难学。如何解决物理枯燥难学,从中学物理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在教法的运用手段上必须考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基础。当学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物理内容时,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就会得到某种满足。例如,在学习力的分解时,拿了一根很结实的丝线绳,让两个同学用力去拉断它,结果手勒红了绳子不断。把绳子的两段拉紧固定好,从中间让学生轻轻拉,结果绳子断了。学生感觉很惊奇,引起了极大的兴趣,整节课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在学习自由落体时,讲了青岛两个小青年打赌论轻物和重物谁先着地的故事,请同学们去评判,结合小实验学生积极踊跃发言,表述自己的观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学习力学常见的三种力后,研究自行车的学问,分析集贸市场上的“八两秤”。学习失重和超重时,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
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力》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分力能比合力大吗?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力分成两个力,两个力肯定比合力小。另一部分学生认为,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此时教师从中引导,合力与分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自己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物理现象或问题常常是生动、新奇的,很容易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物理教学中还要注意发掘有一定难度、需要思考的有意义的内容,使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和升华,特别注意激发学生的潜在兴趣。
(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动”起来
中学生对知识的追求比较强烈。他们要求了解与生活有关的物理知识,如光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人提水桶走路不做功为什么还觉得累?为什么电灯会亮?电动机为什么会转?等等,这些问题间接或直接与物理知识有关,这些知识又与生产、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和实践中的问题,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所学知识很有用,激励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讲重心概念时,又一道题是研究汽车在斜坡上翻倒问题,学生很难理解,课堂上我就让学生在过道上走一走,研究人走路的学问,通过实践学生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下课后我看到学生还饶有兴趣的演练,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亲手做来体验和感知物理现象,认识物理规律。
好奇、好动是大多数中学生的天性,他们厌烦老师苦口婆心的过分说教。一旦走进物理实验室,大多异常活跃,课堂纪律往往难以维持,有些老师就强制学生不许说话,实际上扼杀了学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我发挥和自我表现的机会,不要把学生的活动规定或限制得过死,即使是讲授课,也要注意到学生好动的天性,尽量少讲,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动”,动手、动脑、动手表演(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如果课堂上学生不能动起来,上课一言不发、规规矩矩,这样的一节课是不成功的。
四、 讲清讲透物理概念
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对每一个概念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如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惯性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首先,教师应当创造条件,使学生在了解大量的物理现象,观察物理实验的基础上,对有待研究的事物有一个较深的印象。在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达到了解现象,取得资料,发掘问题和勤于思考的目的。
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排除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找出所观察到的一系列现象的共性、本质属性,形成概念,用准确的、简洁的物理语言或数学语言给出准确的表述或定义;并指出所定义的概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最后,通过与有关,相近概念的对比,以及进行适当的练习应用,来巩固、深化概念的目的。
至于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方式、选取那些具体事例、选择那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则应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总之,要教好、学好物理,首先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工夫,帮助学生理解每个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五、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物理学习过程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也是存在障碍最多的心理活动。思维障碍干扰和阻碍物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影响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正确理解,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物理学习能力甚至一些非智力因素的正常发展。造成思维障碍的因素很多,一般可归为三类:一类是知识因素,即由于学生头脑中缺乏为思维活动定向的知识或有关知识处于混乱无序状态而形成思维障碍。如在建立物理概念的思维过程中,如果相应的表象知识缺乏或错误,存在错误的前概念或新旧概念界限不清,则都有可能发生思维障碍,形成对物理概念的表面理解或引起概念的混淆。在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如果学生对相应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含义或适用范围不清楚,则这一思维过程必然会遇到障碍。再一类是技能或能力因素,即缺乏执行思维活动的智力技能或能力从而使思维过程无法继续。例如综合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性强的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具备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能力,即使是基本的物理问题也要求学生具备分析物理问题的基本智力技能,否则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活动会障碍重重,无法顺利进行。最后一类是学生的不良思维习惯和一些外来干扰因素。如中学生思维的绝对化、片面化倾向,想当然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都可形成思维障碍;教师在讲课或演示实验过程中,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一些干扰因素,导致思维障碍。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其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地位。因此,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中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根据初高中学生思维尚未成熟前可塑性大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研究物理的思维方法。
(一)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科学抽象法。
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是抽象思维的产物,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研究物体的运动,首先要确定物体的位置。物体都具有大小形状,运动的物体,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并不容易。但在一定条件下,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问题就简单了。如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身上各部分的运动情况相同,当我们把汽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它的运动,就可把汽车当作质点。引入物理模型,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对于比较复杂的研究对象,可以先研究它的理想模型,然后对研究结果加以修正,即可用于实际事物。
高中教材中,要建立大量的物理模型,如“质点”、“单摆”、“理想气体”等都是理想模型,还有大量的理想化过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这就要求在高中教学中结合初中内容,使学生了解到,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对于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性,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这种方法的自觉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处理较复杂的物理问题时采用的具体分析、合理简化、科学抽象的方法,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免学习高一物理,接触到理想模型时感到陌生,或认为是凭空想象的。初中教材虽然没有讲什么是物理模型和理想化过程,但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教学中要向学生明确提出:合理假设→逻辑推理→验证结论是研究物理学的主要方法之一,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想象力很有利。
理想实验也是物理学中一种特殊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在系统的观察与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对实际过程做出更深入的逻辑分析和抽象的一种方法。如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和自由落体实验。初中介绍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目的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惯性定律发现的历史,关键是使学生懂得逻辑推理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①从用力推小车,小车运动,停止用力,小车还能继续运动的感性认识出发,分析得出,运动着的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仍要作直线运动,初步突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能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本质联系。②用毛巾铺在斜面下端的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它在毛巾上通过的距离很小。撤去铺在木板上的毛巾,再让小车由斜面同一位置滑下来,它在平板上通过的距离就远得多。在愈光滑的平面,小车运动得愈远。从这一事实分析得到:运动物体速度的变化是受到其它物体作用的缘故。③在以上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推理,就可设想一个理想实验:让小车在绝对光滑的平面上运动,它不受任何阻碍作用,则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里突出了小车这个物体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本质联系,而摒弃那种某一物体要受到其它物体不变的作用(即恒力作用),才保持匀速直线运动这一乍看起来合乎一般“经验”的事实。
(二)对感性材料的深加工——归纳法。
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方法。它对学习和研究物理学有重要作用。许多定律和公式都是运用归纳法总结出来的。例如,初中学习的阿基米德定律时的思维方法:观察实验→分析推理→归纳结论。伽利略在研究单摆的等时性、加速度的概念、运动学规律、机械能守恒等方面的成就,用的就是归纳法。
应当注意的是:初中教学强调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概念,归纳为规律。因为初中生的思维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材料作支持。高中生的思维虽属于理论型,但对一些比较抽象内容的理解上,仍需借助于一些经验型思维或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更高层次的转化,来理解这些抽象的内容。这种转化在高一年段表现尤为突出。所以,高中教学仍要借助观察实验,但有时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而得出结论,然后用实验来检验。因此,在高、初中不同阶段的教学,均要重视实验,通过实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三)跟已知的理性知识相类比——类比法。
类比推理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之一,它能帮助从已知事物的有关理论建立假说去说明新事物;用某些已知的属性来说明未知的属性,以增强说服力,使人们容易理解。例如,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初中的比热概念,高中定义速度、加速度概念。类比也是物理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例如,初中“电压”与“水压”类比来说明电压的作用,即抽水机(保持)→水压→水流,类比得出电源(保持)→电压→电流。利用类比教学时要注意,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经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如“水管中有水流动的必要条件是水管两端有水压”,与此相似“导体中有电流的必要条件是导体两端有电压”,此结论理由不充分,只能说“可能有电压”,至于是否有电压,有待于实验的验证。如果不注意推理的严密性,容易使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滥用类比,导出不正确的结论。
初中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熟悉并运用类比法,高中教学时则应根据学生已经熟悉的类比法,借鉴初中教学的做法,来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初、高中阶段各有其典型的思维特征,而其特征并非截然分开的,高一阶段蕴含大量初中阶段的思维特点,初三阶段产生高中阶段的思维特点。因此,初中物理教学要有预见性,高中物理教学要注意连续性。
(四)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培养
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值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人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各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六、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高一学生物理不好如何学习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希望我们能够重视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更多的高中资讯,请查阅学大教育网。
相关推荐
热门资讯
-
★2019高考文综备考指导【怎样做文综选择题正确率高】
2018-09-20 -
★2019高考文综备考指导【文综分数是如何分配的】
2018-09-20 -
★2019高考文综备考指导【提高文综成绩有哪些方法】
2018-09-20 -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提前看【选择大学需要考虑的因素】
2018-09-18 -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提前看【如何依分填报志愿】
2018-09-18 -
2019年高考志愿填报提前看【志愿填报要结合实力和兴趣】
2018-09-18 -
2019年高三生家长要做好这些准备
2018-09-16 -
高三孩子沉迷游戏,家长有哪些高招应对
2018-09-16 -
孩子奋战高三,家长要做好哪些准备
2018-09-16
热门问题
-
青岛高二学生去学大教育补习怎么样?
2021-09-03 -
秦皇岛高二学生英语差如何能进步?
2021-09-03 -
乌海初三化学成绩差有必要补习吗?
2021-08-13 -
兰州初中生报假期班有什么效果?
2021-06-25 -
深圳学大教育辅导班的费用贵吗?
2021-06-25 -
太原高中生从几个方面选择托管班?
2021-06-18 -
中小学辅导机构哪家比较好?
2021-06-18 -
小升初数学学习技巧有哪些?
2021-06-04